怎样才能让学习类APP不再"变味儿"?
时间:2019-01-24 12:19:17 来源:[db:来源] 编辑:[db:作者] 点击:
徐晓洁
胡钢
门诊问题:
学习类App存在哪些问题?如何保障学习类App的健康发展?
门诊专家:
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徐晓洁
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胡钢
专家观点:
◇除了监管措施存在滞后性外,学习类App“变味”还反映出相关企业过于追求市场规模和经济利益,忽视了社会责任。
◇平台应承担起内容审核义务、信息安全及适当义务、网络运行安全保障义务、依法获得行政许可或备案的义务和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义务。
◇学习类App用户群体中有众多的未成年人,而未成年人往往缺乏自控管理能力,学习类App应承担更多的注意义务。
◇除教育部文件规定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“双审查”制度之外,还应充分发挥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建设机制的作用。
◇希望可以畅通学生及家长举报不良App及其牟利行为的渠道,更好地维护孩子们的权益,守护孩子们的“网络净土”。
2019年初,教育部办公厅印发《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》,要求开展全面排查,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,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。根据要求,学习类App进校园,要按照“凡进必审”“谁选用谁负责”“谁主管谁负责”的原则建立“双审查”责任制。
1月7日,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网发布消息,多个学习类App平台被责令整改,并被处以罚款。扫黄打非部门监测核查了“互动作业”“小猿搜题”“纳米盒”等20余个学习类App,责令“互动作业”App停止运营并处以罚款5万元,责令“纳米盒”App关闭问题版块并处以罚款8万元。
专家认为,全面排查、专项整治并禁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背后,是近年来学习类App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“变味儿”的学习类App
近两年,随着信息化、网络化教学的改革推进,在线学习类App已成为新一代未成年人学习的重要路径。
据艾瑞咨询《2018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》显示,目前,全国K12公立学校中
(“K12”全 称 为“Kindergarten to12”,在中国通常指小学到高中学段),约有小学生1亿人,初中生4300万人,高中生2300万人,这1.6亿多入学人口构成了K12教育行业的潜在用户。同时,每年还有1600万6岁人口成为新增的小学一年级学生,为这个市场输送着新的消费者。
同时,国务院《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要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。推动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移动教育应用软件研发,支持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、在线辅导等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新模式,培育社会化的在线教育服务市场。
在政策和市场的“利好”条件下,这两年各种在线学习辅导类App相继出现。其中,以“小猿搜题”“学霸君”为代表的题库型App和以“作业帮”“作业盒子”为代表的作业类App,获得了众多学生和家长青睐。